1、政策持续出台,消费依旧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压舱石”

  经历过快速工业化与城镇化之后,单纯依靠基建投资或房地产投资的高增长来拉动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2013年至2022年的10年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3.8万亿元增长至44万亿元,稳居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和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言而喻,国内消费行业的复苏与发展势在必行。

  2023年被商务部定为“消费提振年”,今年以来,从政府工作报告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促消费一直都是被反复提及的重点。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消费”一词被提及23次,并明确提出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2023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的通知》,从6个方面提出了20条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此外,就汽车消费、家居消费、电子产品消费等细分领域,多部门的政策也接续发出。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前6个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2.8万亿元,同比增长8.2%,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7.2%,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步增强。“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日益显现。同期内,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类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5.5%、6.6%和6.9%。同时,服务消费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以绿色化、数字化为代表的新型消费发展壮大,消费新动能持续增强。

  对比欧美发达国家超70%的最终消费率,当前我国最终消费率尚不足60%,未来我国经济发展对消费的依赖程度将持续提升,扩大内需、挖掘国内消费市场潜力将成为长期工作重点。随着宏观经济调控影响,尤其是扩大消费的政策会持续出台,消费行业面临的是出现新需求、新机遇、新模式的新时期,考验着企业和资本对于市场变化的认知和敏感性。

  2、市场逐渐分层,消费升级仍是大势所趋

  过去一年,注重性价比逐渐成为重要消费趋势。通过打造极致性价比的拼多多业绩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市值超过阿里巴巴成为中国市值最高电商平台。

  这是因为,消费者愿意花更少的钱买更低端的产品,而对于中国绝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实际情况是愿意花同样的钱买更好的产品,与其说是消费降级不如说是更关注性价比。根据红杉中国发布的《2023中国消费者品牌偏好洞察》调查报告显示,虽然性价比是80后、90后、00后的消费态度首选,但越年轻的群体对性价比的重视程度反而越高。

  中国是一个拥有超14亿人口的超大经济体,其中9.2亿人居住在城镇,但依然还有4.9亿人居住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农村,独特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我国消费行业形成了从低端到高端的全面市场机会。同时,中国也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的消费习惯和购买力存在很大的差异。其次,不可忽视的情况是我国供应链效率的提升和制造业体系的成熟,供给侧迅速增长导致消费市场的商品价格下降。这也导致折扣服饰、折扣零食等一大批低价消费的业态涌现。

  国内居民拥有丰富的消费品供选择,商家精准定位目标人群并针对性推出差异化、个性化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需求成为消费业态的发展趋势。不能将短期经济周期影认为成长期趋势,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理解消费分级现象。总体来看,中国经济仍保持着持续增长,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消费者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仍然是大趋势。

  这种追求并不仅仅局限于物质产品,更多的是对于服务、体验和品牌的高要求。例如,健康、旅游、教育、娱乐等领域的需求持续增长,为这些消费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与此同时,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出现也为消费升级提供了强大的支撑。智能家居、无人零售、虚拟现实购物等新型消费方式逐渐普及,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个性化的消费体验。

  3、人口结构性变化孕育新消费机会

  随着老龄化、家庭小型化等社会现象,给中国消费市场带来影响的同时也孕育新的机会。

  中国目前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民政部公报显示,截至2022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8004万人,占总人口的19.8%;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978万人,占总人口的14.9%。按照育娲人口预测,预计2032年左右进入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20%的超级老龄化社会。而中国的60后、70后人群享受改革开放后高速发展的红利,物资积累较充裕。这为养老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这是一个涵盖了老年人的衣、食、住、行、用、医疗、康复、护理等多个方面,将带动起庞大的产业链。

  独生子女家庭增多的趋势导致了家庭消费需求的改变。由于家庭成员较少,家庭消费需求变得更加精致和个性化。小型化家庭更倾向于购买高品质、高性能、高附加值的商品和服务,例如健康、旅游、教育、娱乐等。同时,小型化家庭也更倾向于节约时间和精力,更倾向于选择便利化的消费方式,例如网购、外卖、智能家居等。

  数据显示,2000-2020年一人户/二人户家庭占比分别从8.3%、17%增至25.4%、29.7%,三人及以上家庭户占比均有不同程度减少。与之对应,各年龄段未婚人数占比明显提升,25-29岁适婚年龄区间未婚人数占比从2000年的16.7%提升至2020年的43.4%。家庭规模缩小带动“单身经济”发展,单身消费者更注重个人享受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更倾向于追求时尚、潮流、品质和个性化。因此,他们更倾向于购买高品质、个性化的商品和服务。这种消费需求的转变推动了消费市场的升级,逐步衍生出预制菜、小家电、“宠物经济”、手办等新消费业态的发展。

  4、大牌滤镜逐渐失色,国货迅速崛起

  消费者愿意花费溢价购买外国品牌正在成为历史,中国消费者对于国产品牌的偏爱不断加速。

  以手机行业来说,今年下半年国产高端手机品牌迎来了它们的巅峰时刻。华为Mate60系列一机难求,小米14系列发布后首销10天就突破了144万台。IDC数据显示,小米在11月份的高端手机市场增长了11.8%,华为增长8.8%,而苹果则暴跌21.2%。

  随着国内制造业的不断升级和创新,国货的质量和设计水平大幅提升,这是国货品牌崛起的前提。如今,中国的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家电、运动服饰等多个领域已位于全球领先地位。与此同时,国货的价格也相对较低,较高的性价比让其成为不少中国消费者的首选。

  此外,互联网浪潮推动了中国消费市场的渠道变革,从线下到线上,从货架式电商到短视频电商,从社媒营销到直播带货,各种新渠道层出不穷。国内消费市场去中心化后给国货品牌带来了机遇。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电商为例,商家可以通过平台使国货品牌与外资品牌一同覆盖高线用户,而且国货通过加大“内容+预算”的投入进行多渠道覆盖、全网营销,使国货品牌能够更大程度地触及消费者。

  消费者为国货买单,买的不仅是优质产品,还包括其独具魅力的文化价值,国货崛起势必离不开对民族文化内容的深化挖掘与创新发展。尤其是“Z世代”逐渐成为我国消费市场的生力军,他们从出生开始就见证了国家实力的成长和强大,对于国外品牌没有过多崇拜和迷恋,同时中国制造的产品也更贴合国人的消费习惯,国货品牌正在各个领域快速崛起的趋势会愈加明显。

  5、数字工具逐步成熟,科技助力消费产业升级

  当下,科技进步正在进一步影响着消费行业。消费领域投资机构和关注消费的投资人更关注“科技+消费”,以此寻找更多的创新品牌和产品,科技赋能以及创新发展的理念是帮助企业走到最后的核心竞争力。而新技术、新材料都正在被广泛应用于消费领域,为消费行业带来新的活力。

  同时,国家也通过定向培育高科技价值含量消费品等市场发展,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与品牌建设投入,加速我国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制造业向人才、资本密集型的高附加值高新技术产业转型,例如消费电子、新能源车等终端消费市场的发展支撑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升级。

  投资人认为,消费科技领域投资机会在于:第一,通过技术的方式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在供给端将非标化的产品或服务标准化。第二,将产业端和工业端的成熟技术应用到消费端,开拓新的消费场景和需求。第三,拥有自主研发能力、能够打破海外核心技术依赖的公司。

  随着数字技术逐步成熟,在生产、采购、交易、支付、风控、结算、物流、仓储、营销等环节深度应用。借助大数据手段,卖家能够挖掘销售产品、用户行为等多类别数据,有效形成“数据池”,为运营管理提供数据支持,提升决策有效性、科学性;云计算助力跨境卖家实现生产、采购、物流、仓储、支付、营销等全链条数字化运营,提升供应链运作效率;人工智能能够有效识别货物信息,应用于智能入库、智能分拣、智能调拨等物流环节通过分析用户和产品信息,实现人货匹配,提升营销转化率;区块链得益于其去中心化、可追溯性、不可篡改性等特点,用于跨境物流检测、跨境电商产品追溯等场景,提升跨境支付结算交易速度,降低交易成本。

  随着消费行业竞争的日渐激烈,成熟赛道的行业集中度随之越来越高,与此同时,想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企业需要进一步构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